3E中文网 > 历史军事 > 小市民的奋斗 > 第二百一十二章 水利设备研究所

第二百一十二章 水利设备研究所

    从西北工业区向西北延伸着一条长达三十多公里的柏油公路这长柏油公路和工业区的其它地区不甚一样路边很少看到在西北比较常见的工厂或者遍布楼房的居民区如果不是路边田地里的输电塔恐怕人们很难相信这里也是西北的一部分。

    除了这条在国内其它地区很少见到柏油路和电网输电塔路边只有一些偶尔散落着的公司农场之外就是一些稀落的只有几十户人家的非公司所有的村落这些村落里住着在数十年前甚至于百年前就在口外垦荒的移民。

    走在这条柏油路上远远的就能从外表上看出两者的区别光秃秃的村落里是破旧的杂乱的土房子而在公司农场的定居点周围却种着一些还末长成的小树一层半高的带着简易阁楼的“楼房”和简易仓房散布在规划整洁的农场定居点中路两侧不时可见的定居点。

    因为这里地处口外、口内的交界早在清初这里就已经出现了汉民垦殖而较好一些的田地早已被这些早期移民占有因而这些农场大都是建在被那些移民弃荒的沙地、劣地之中。

    按照这些农场的所处的环境也应该说是口外上最为凄凉的地方之一在干旱少雨的口外建在沙地横亘上的农场因为远离水源而几乎是寸草不生。但正是这些农场定居点为人口日益增长的西北提供着大部分粮食和肉食、菜蔬。现在这些农场已经是整个工业区日常所需农副产品地主要来源当然这一切都是得益于公司在这些农场里建的灌溉设施。

    最初在司马决定在口外建立公司农场时不过是想为了安置一些公司的工人家属让她们拥有一个工作的地方以便挣到一些钱用于补贴家用但是随着后来从各地到工业区的移民越来越多其中有相当一部分因为年龄等多方面的原因并不适合在进入工厂工作。

    为了安置这些人同时也为了为解决工业区内日益增长农副产品的需求。所以司马就在远离工业区的地方建立了大量的公司农场。这些农场实际上是一种类似后世的合作社形式地集体农庄基本上这些农场的土地、房屋都属于公司而这些移民则是依靠承租着公司提供地土地为生。

    而平时各农场相互协作相互提供经济和社会服务农忙互相帮忙集体合作社负责购销、教育、医疗、文化等。新建村落由公司的农业安置规划中心和农场服务社共同规划。而公司向他们提供土地。

    “叶在馥字乃芬广东番禺人。其父叶大铨清光绪年间曾任广东增涉火药厂文职厂长。叶在馥少年就学私塾15岁考入广东黄埔水师学堂驾驶班。光绪三十二年毕业进北洋舰队实习。宣统元年被选送北京同年又派赴英国留学。专攻造船工程。共和元年秋考入英国格拉斯哥大学造船系。共和3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叶在馥奉命调赴美国监造潜艇转入麻省理工学院学习军舰设计与制造年前获该校海军工程学士学位毕业。”

    从后视镜里看着此时只顾得欣赏着车外的风景的叶在馥。马平格在心里默背着他的资料作为研究所的所长马平格当然要记住研究所在的每一个研究的资料更何况是这么一个未来将在研究所在挑起大梁地技术人员的资料。

    “可惜全中国只有在西北这里有这些农场。如果有朝一日。全中国的农村都变成了西北的农场这样那该会有多好!”

    透过车窗看着位于路两侧的雪原之中的农场定居点。叶在馥在心里自言自语到来到西北已经有十多天西北给了叶在馥太多的惊奇虽然作为一个广东人叶在馥并不太适应口外地寒冬但是叶在馥仍然坚定的留在了这里必竟叶在馥知道一点除了西北恐怕在全中国没有任何一个地方可以达成自己的希望。

    从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毕业后作为一名海军工程学学士学习军舰设计与制造为本业的叶在馥当然知道在这个时候即便是自己按照海军部的委派到江南造船厂任职恐怕终其一生也不可能设计制造出一条军舰那怕就是一条商船恐怕也不会交给自己设计。=君子堂=

    正是因为这个原因叶在馥才会在犹豫再三之后才决定接受的西北地邀请来到了西北从事船舶设计研究当然更多的时候是研究性质如果不是看到西北有入股上海船界恐怕叶在馥也不会接受西北的邀请。

    “没想到自己竟然会跑到西北这种缺水之地造船想来全世界的造船工程师之中也只有自己这一帮子人在水池子里头搞试验吧!”

    看着自己的坐车拐进一条盘山公路之后于是叶在馥便在心里自语到而此时汽车度已经缓缓减了。

    “等过了这个山咱们就到地方了那里就是咱们的研究所全中国唯一一家“水利设备”研究所!叶先生你看山腰上地那片林子没有您地住处就在那环境非常不错从阳台上可以鸟瞰整个水库。研究所有的几十个技术人员都住在那里。”

    待通过一个戒备禁严地检查站之后坐在副驾驶位上的马平格扭头对叶在馥说到马平格知道眼前的这位叶在馥可是公司费了不少周折才挖到的专家在选房上特意给他挑选了最好的一处别墅。

    “让您费心了你们就在这个水库里研究船舶?这里未来也太小了吧!”

    从车窗向另一边望去此时已经可以看到山下的那处水库。于是叶在馥难免有些失望地开口问到原本叶在馥还以为那个研究所应该是在一个非常大的湖泊附近根本没想到会是在这么一个人工水库之中。

    “呵呵!叶先生这个水库的大小也许小了一些但是满足我们目前的研究完全够用上面已经给我们承诺了最多一年后我们研究所就会搬到海边去不过在那之前。咱们得先完成公司交给的一号任务。对于一号设备研究所里的研究员都是外行现在您来了。相信很快我们就会有所进展。”

    对于叶在馥觉得这里有些小马平格并不觉得的意外于是便开口解释到虽然作为研究所的所长但是马平格知道在这些技术人员面前自己位置更多的时候是用来协调研究所和外界的关系争取资金。帮助这些技术人解决他们地问题反正说白了马平格知道自己这个所长就是一个后勤部长。

    让专业的人去做专业地事情不专业的人在后勤上给予保障。这种现象在西北普遍存在不对专业人员指手划脚这个好习惯实际上是从司马那里传开的即便是司马本人。更多的时候都是信奉把不懂的事情交给专业人士做就行了不懂行的人没有必要瞎指挥。正因为如此现在的西北早已习惯了这种运行方式必竟在西北一直信奉技术至上理论。

    汽车在盘山公路上绕来绕去之后终于来到了一个坚着高墙的建筑附近马平格在向大门旁地警卫出示了证件之后。警卫仍然仔细核查了车上的三个人的证件后才打电话过去。钢板制成的大门缓缓开开的时候“水利设备研究所”的真容终于出现在了叶在馥的眼前。

    “挂上挂架前再检查一遍不要出什么意外!”

    看着鱼雷被缓缓地推到挂架附近何昌廉便开口对身旁的技术员说到何昌廉都记不住这句话自己重复了多少次。反正从两个月前到现在。像这样的试射每天都会进行不下三十次。

    “老师。咱们制造的这种空气鱼雷应该是世界上性能最好的的空气鱼雷了吧!像咱们地这种空气鱼雷度可比书上介绍的那几种鱼雷快多了。”

    按照何工的吩咐仔细检查着鱼雷的马荣一边检查鱼雷一边开口问到自己的老师作为大沽鱼雷局的优等生尽管知道像这种空气鱼雷地已经落后但是仍然忍不住开口问到。君子堂“45节地航2ooo码的最大射程战斗部重14o公斤。绝对是全世界最先进地18寸冷压缩空气动力鱼雷如果不是因为以气体作工质的鱼雷排出的气体在水中会形成明显的气泡尾迹。同时排出气体后鱼雷重量减轻影响精度的话这种鱼雷绝对是现在全世界最先进的鱼雷即便如此这种鱼雷也比现在英国、日本用的几种冷压缩空气鱼雷要性能要好上一倍!如果不是公司提供的铝制的高压气瓶性能恐怕不比英国的要好多少。”

    听到学生的问题后何昌廉便开口说到同时用手轻轻的抚了一下推架上的末涂漆的鱼雷在来西北之前身为大沽鱼雷局席技师的何昌廉从来没想到自己有朝一日可以设计鱼雷。

    必竟现在海军对于北方政府而言就有如鸡肋一般就是别说是并不重要的大沽鱼雷局就是连海军在去年都断饷达半年之久因此何昌廉才会带着自己的学生和大沽鱼雷局的近百名技师、工人来到了西北帮助西北设计制造鱼雷。

    在前清时大沽鱼雷局就一直承担着帮助北洋水师维修鱼雷、装配进口鱼雷几十年下来大沽鱼雷局技师和技工都已经积累了足够多的经验因此自从他们来到西北之后不过月余时间就利用西北提供的设备和配件帮助西北制造了第一种压缩空气动力鱼雷。

    受限于大沽鱼雷局的技术问题出于安ehea雷为原型设计制造了西北的第一种鱼雷。而其中最关键部件就是司马从后世定购地可以承受45oo磅/平方英寸的气压的铝制高压气瓶。

    在这个钢制气瓶成了限制空气鱼雷航、射程的时代重量只有其一半承压是其两倍的铝合金高压气瓶就则成了西北制造的空气鱼雷的优秀的性能的根本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