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E中文网 > 历史军事 > 小市民的奋斗 > 第21章 三方

第21章 三方

    上海法租界莫利爱路29号是一座欧洲乡村式样的小洋楼这幢并不显眼的小楼房因其主人的原因一直倍受人们的关济这里便是前共和中国临时大总统的住处。这座深灰色的两层楼房,楼前是一片正方形的草坪,三面环绕着冬青、玉兰、香樟和松柏,是一座幽静的欧式花园住宅系旅居4名加拿大华侨购赠荪中山,为得支持是荪中山的革命。

    在小楼二西处的书房之中此时的气氛显得有些乎寻常的诡异坐在书房内荪中山看着司马先后两份演讲稿沉默着此时的荪中山现陷入了前所未有的两难的境地之中自从司马在西北的基石会议厅内表讲话到后来的广播讲话以来荪中山便陷于这种两难的境地。

    对于西北派大军进驻蒙古进而收复蒙古荪中山曾电祝贺对于外蒙独立时曾出组建五十万大军收复蒙古、海参崴的荪中山而言西北收复蒙古之功过于傅介子、陈汤二人之功也正是因为如此才会在西北边防公署来电告知后立即去电相助而在俄人武力相威时也曾通电以示支持也曾呼吁各界共同抗俄但是此时荪中山却陷于一种前所未有的两难困境之中。

    随着从京城传出的消息。段祺瑞利用西北布全面动员令。同时号召国人同心相助之机。在京城上下奔走活动争取国会议员支持通过对德宣战理由很简单就是以对德宣战之名将中国纳入协约国体系将蒙古问题变成中俄两国之间的利益之争进而防止列强借口维护俄国安全而干涉其中。

    一直以来段祺瑞外交方针在未提交国会之前先取决于军事会议并且指使督军团对国会采取表面联络而意在威胁地行动早已引起了国会方面地很大反感除研究系外。各党派议员都不甘心做段的工具单就过去看参战案很难在国会得到通过。

    而现在随着段祺瑞的幕僚们打出不通过对德宣战议案就是行卖国祸国之实。甚至于就是国内不少团体也至电国会要求国会通过对德国宣战。原因无他现在国人本就脆弱的神经。已经随西北的全面动员而变的紧绷起来。

    虽然没有人相信西北能够击败俄国但是却没有人不佩服西北人的决心。也正因为如此。在人们看来既然不能给西北助力那么就绝不能拖西北的后而在受国务院控制的报纸鼓吹着对德宣战可以避免英法美日等国借口干涉蒙古有助于西北护蒙戍边大业在这种情况下无论是国会或是国内舆论以及各社会团体在是否对德宣战的问题。已经生了明显地变化。

    而这种变化却不是荪中山乐意见到的。必竟段祺瑞主张对德国宣战想借机扩大势力其真实目的在于以此和日本挂钩。借机取得日本地贷款和军火进而以参战之名行武装统一之实但是现在因为西北、因为蒙古孙中山只能选择支持对德宣战以保蒙古以不失。

    “展堂、执信对现在对德宣战之事你们怎么看?”

    看着书桌前的胡汉民、朱执信二人荪中山开口问道尽管已经做出了决定但是荪中山还是希望听一下他人的意见。

    “先生诚如您之前所提我国参战于国家有百害而无一利但是现在我们却不得不战。西北因为蒙古被绑上了战车整个中国却因西北而绑上了战车西北为了蒙古不得不战中国为了西北不得不战!司马政治上不成熟难道他蔡松坡也跟着一起疯了!”

    看着面色凝重地先生胡汉民面带着愤然的开口说道在胡汉民看来现在全中国都被西北捆绑上了一辆前途未明地战车。正是因为西北在军事上的冒险、政治上的幼稚才使得置全中国以前所未有之危险之中。

    作为中华革命党的政治部长的胡汉民一直以来都是坚持的拒绝参战原因是因为参战于中国而言无利可图尤其是在当前局势不明之时对德宣战更是危机重重更何况政府参战的目的并不单纯。而此时随着因为蒙古俄国人叫嚣着战争威胁西北随之以全面动员相对国内更是引了反俄狂潮此时胡汉民却现为了维护国家地领土和权益此时对德国宣战反而成必然地选择。

    “先生对德宣战一事关系到整个国家生死存亡的前途大事因而除严守中立外不能望有他种行动。虽然德国已显疲惫然战局未明之时对德宣战无疑自加风险于身。然此时如展堂兄所言此时我们不得不战对德宣战是避免蒙古为他国借口干涉地唯一选择。现在不仅仅只是一个西北全面动员了在上海的街头随处可见祖国召唤你的海报青年人现在谈论最多的就是蒙古就是祖国!就连南洋现在都有数千人要乘船回国保卫祖国广西通电全国将派一团精兵赶赴西北云南、贵州、四川皆通电全国将派军助战且都言或整建、或散建皆听从西北边防公署任之。现在上海各界也正在动为西北全民动员卫国壮举策划一次大规模的全民献金救国现在因蒙古之事举国上下当真是地无分南北年无分老少。民心、民意俱集于西北。除了支持对德宣战我们还能做什么?”

    作为先生的军事联络官以及机要秘书的朱执信在听到胡汉民的话后有些失落地开口说道曾经执笔撰写由先生口授内容观点地《中国存亡问题》一书的朱执信清楚的知道此时对德宣战对中国而言意味着什么。虽说眼前可以接收德国在中国的利益。取得部分国家权益减免部分债务。

    但是毕竟一切都是前途未明朗对德宣战无疑是将整个国家的命运押于英法一但生意外到时是悔之晚矣。但此时为了蒙古整个中国都没有退路可走只有宣战一途。即便是在支持政府对德宣战政府假宣战之名扩充实力的前提下也不得不支持政府的决定一百五十余万平方公里的国土任何人也无法坐视。

    当身于上海前临时大总统为对德宣战之事犹豫着做出决定的时候。在千公里外的京城那位曾经人称菩萨地大总统为着同样的事情烦躁着府院之争起自元世凯死后。而对德宣战事宜则成为了府院之争的角力点尤其是府方更是将其视为能否压制国务院地角斗场。

    在最初前总统元世凯在世之时因为欧洲局势不明德军对协约国呈现进攻态势。段祺瑞紧持反对对德宣战而那时身居副总统之职的黎元洪则是支持宣战。而后当元世凯去世后。两人一为总理一为总统由此也就引了举国关注的府院之争。

    从最初地政见之争到后来展成了为了反对而反对随着欧洲战局日渐明了为了搭上战胜车的最后一班车争取国利益段祺瑞转变立场支持对德宣战而为了反对国务院和段祺瑞。黎元洪则硬生生地转变了立场。变成了反战派。以至于现在对德宣战一事上已经府院双方。看成了能否压制对方的角力场而府方幕僚群体更为甚之。

    “上午段合肥在国务院邀请国会各党派主要人员1o8人举行谈话会对他们解释对德问题的四个疑点第一说明俄国生革命俄、德单独媾和的谣言没有根据;第二保证参战后对日本没有秘密外交中国政府并不偏重一国;第三对德宣战后中国没有实际战争全国无施行军法的必要;第四;德国现已转攻为守没有取得最后胜利的可能。而在谈话会上段合肥称对德宣战是避免日本等野心国家借口协约国安全干涉蒙古支持西北复蒙维持国家领土完整最好远择。其以此为由说服了大多数到会的国会议员。益友社已经改变的反对无条件宣战地立场而政研系也多半改为支持对德宣战至于复兴党虽未表态但是事关西北命运其倒向自无用怀疑。国会很有可能通过对德国宣战地议案。”

    哈汉章面色中带着些不甘之间的说道在宣战问题上一直都是府院双方一切争执地角力场作为总统的侍官长和军事幕僚之一对于这一点怎能不知在对德断交上国务院已经赢了一局而现在国务院方面利用西北护蒙作为筹码顺利说服了原本持反对意见的国会大多数议员见国务院方面如此轻易赢得胜利哈汉章怎么可能会甘心。

    “云裳兄此言诧异之前反对对德宣战皆因总统及我等为国家利益、安全计而非政见之不同而今俄人出战争威胁在先日人意图借口协约国安全干涉在后此时对德宣战已成为国家领土安全的保障之一所以为国家利益计现在我们必须要支持对德宣战以确保西北护蒙功成如我等再于此事纠扯恐为外人所乘至于与国务院的政见之争可待他日缓图之。”

    见哈汉章此时仍念念不忘与国务院的政见之争蒋作宾便正色说道如果段祺瑞系中之人看到被称为“四凶”之的蒋作宾此时竟然站到国务院的立场说话恐怕会惊骇的合不拢嘴对于蒋作宾而言政见之争是政见之争而对于府院双方的政见之争蒋作宾一直以来也是力主调和现在关系到国家领土再作任何政见之争无疑等同卖国所以才会如此表态。

    “蒋雨岩你收了那段合肥多少大洋!竟然在此危机之时不为总统谋划竟在此劝说总统听任国会通过对德宣战。到底是何居心!”

    见蒋作宾作为总统府参谋次长。这会竟然站出来劝总统支持段合肥支持对德宣战按耐不住的金永炎便站起来喝斥道对德宣战虽事关国家利益在作为总统的家乡人的金永炎看来更多地却是总统府是否能压制国务院总统能否压倒总理地一个重要战场自然容不得像现在这般让国务院轻易得逞而怒于蒋作宾此时立场转变。

    “晓峰!不得如此雨岩之所以如此也是出于公心。雨岩。晓峰如此也是为国事担忧你切莫怪!”

    见金永炎火冒三丈的模样作为总统的亲族的黎劭平连忙站起身来劝说道。

    “大总统。既然如此雨岩暂且告退。”

    听道金永炎指责本就对府院争执没什么好感的蒋作宾站起身来冲着大总统行了一个礼后开口说道没待总统说话。蒋作宾便走出了书房此时在蒋作宾看来于其身陷如此混淆黑白的政局之中。北方之事已经不可为于其深陷其中到不如趁早离开此处是非之地。

    “雨岩……这……哎!”

    见自己的幕僚们竟然在这会吵了起来一直居坐其中听着众人意见的黎元洪见自己的亲信幕僚意气离开所有事情变化如此之快远过了黎元洪的想象原本打算将对德宣战议案踢给国会利用国会排斥段祺瑞地心思达成目的黎元洪。此时见国会很有可能会因西北护蒙之事通过对德宣战议案。而此时自己的幕僚们也因此生了争吵难免有些不知所措起来。

    一直以来黎元洪虽忠厚有余。但是智虑却显不足在重大决策方面主要依靠其幕僚地建议行事自己缺乏主见决断不坚有时其幕僚不免盗用魁柄而府院双方的争执与其说是总统与总理之间的纠葛到不如说是总统府和国务院众多幕僚之间地纠葛更为合适。

    “雨岩老弟想来你已拿定主意要离开总统府了!”

    见蒋作宾愤然离开总统书房之后作为总统府秘书长的张国淦便跟着蒋作宾走了出来目睹一切后张国淦知道眼前地蒋雨岩定是不会再加总统府了估计要不了几个钟头总统就能收到他的辞呈。

    “石公先生值此国难之时尚不以国事为重以政见左国事如此之地还有留此的必要吗?”

    见追出来的是何人后蒋作宾便开口说道对于眼前的石公先生这位识大体、有操守而且没有政治野心的肚中藏有大学问的总统府秘书长蒋作宾对其是可以说是尊敬有加也正因为如此才会说对其说这些不得体的话语。

    “那雨岩老弟准备支什么地方?像过去一般南下?”

    蒋作宾地回答并没有出乎张国淦地意料毕竟早已经是意料之中的事情在张国淦看来眼前地这位蒋作宾是总统四位亲信军事幕僚中唯一的一个有公允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