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E中文网 > 历史军事 > 小市民的奋斗 > 第126章 动员

第126章 动员

    “嗡……”

    一架白色涂装的“雀”式双座机灵巧降落在草坪跑道上,在飞行员的操纵下,轻巧的“雀”式双座机缓缓滑入简易机棚。

    “雀”式双座机是中国数量最多、普及程度最广大的飞机,从共和十二年,对日战争结束后,梁氏兄弟飞机公司,利用空军剩余物资生产这种这种纵列双座上单翼飞机,刚一在西北航展上露面,就引起了轰动,他不过只配用 2o~45 千瓦的动机,从机身结构到仪表系统都很简单,大量采用空军剩余物资,甚至于机身蒙皮都是国防军剩余物资中的帐蓬改制。

    当年刚一推出时,一架“雀”式双座机售价不过是4oo元至6oo元左右,动机使用普通汽油,廉价的飞机和低廉的运行费用,轻便易用的性能弥补了航程短、升限底、度慢的缺陷,让他在十八年中卖掉了七万多架,可谓是畅销不衰,甚至于比军用剩余物资更受欢迎。毕竟他的运行费用更底、更省油。

    名不见经传的梁氏兄弟飞机公司,因而在市场上得已立足,而有着“麻雀虽小五脏俱全”的“雀式”在中国也几乎成为了小型私人飞机的代名词。

    廉价的雀式从来都是航空业余学校、航空俱乐部的选,十八年来在中国数以百万计的年青人正是从“雀”式上实现了自己的飞上蓝天的梦想。

    “怎么这么静?”

    从飞机上跳下来的一对青年男女,有些诧异的看着眼前空荡荡的机场,机场上的人都到什么地方去了?

    两人看到似乎所有人都挤到了一间机库里,两人互相看了眼也朝着那里都了过去,了什么事?

    “……进入战争状态!”

    静!

    当外间的公共广播传来了宣战的消息后,兰州市蓝天业余航空学校内就陷入有些怪异的沉寂,那些利用暑假报名学习飞行的年青人的注意力不再是的黑板上的航空理论,而是有些茫然而兴奋的看着彼此,在长达数分钟的时间中,所有人都有出一点声音,似乎仍然震惊于这个消息。

    宣战了!

    中国对美国宣战了!

    站在台上的教官在沉默了数十秒后,环视着眼前的这些年青人,他们有高中刚毕业的学生,有在校大学生、有已经参加工作的白领,甚至于还有工厂里的工人,他们是自己的学生,这家业余航空学校里的学员,都是为了那个飞上蓝天的愿望,花费15o元进入这家学校学习飞行。

    “同学们,我想也许这是我在这里的最后一堂课了!”

    教官是空军预备军官团的成员,一但战争爆预备军官团、荣誉公民往往会是第一批接到动员令。

    “教官,我们可以上战场吗?我们已经完成了8o个小时的理论课,15个小时的飞行课!”

    嘴唇上甚至未扎绒毛的年青人有些兴奋的站起身来,激动的望着教官。

    “同学们。如果可以的话,我希望……你们永远在学校之中!战场并没有你们想象的那么罗曼蒂克,空军之间对决不是“蓝天之翼”中骑士般的对决,而是你死我亡的战斗!假如当需要你们这些孩子上战场上的时候,那么……我相信我不会看到那一天!”

    三十来岁的教官在说完这句话时,看着这些学生,眼中带着一丝期许。

    教室的门被推开了,一个有些兴奋的年青人探着半个身子来。

    “快!快!孙教官,广播中开始播报动员令了!要求所有预备军官和后备军在十二个小时内到各地后备军司令部报道!”

    “知道了!”

    孙擎月点了点头,正像自己猜测的一样,动员令会在宣战公告布后的第一时间布。

    “祝教官一路顺风!”

    教室内的学生同时起立向老师鞠躬。

    就在孙擎月离开教室时,他看到几个学生也离开了教室。

    “你们……”

    “教官,我们也在动员之列!”

    几名年岁不等的学生彼岸看了一下。

    “我是28年退役的陆军中士,退役十五年内都是后备军,我是跑不掉的!就是以后开不了飞机有点怪可惜的!”

    一个三十来岁学员尽管语中带着些许可惜,但满面的兴奋之色,却将他的真实心情显露无疑。

    “教官,估计以你的资历,你应该是去航空学校继续当教官,毕竟……像你这么优秀的飞行员并不多!”

    “并不多?”

    孙擎月摇了摇头,自己当年为什么使终无法进入空军现役。原因非常简单,无法通过空战考试,空军只要最优秀的飞行员,甚至于连空中警卫队里的飞行员也比自己优秀。

    “像我这样的飞行员,中国有几十万!”

    从当年的西北拥有第一架飞机开始,航空俱乐部就在西北出现,从出现边防空军之后,飞行员短训制就成为了空中国防教育的重点,几乎每一个大学生都可以申请加入空军预备军官团,接受6o个小时的理论2o小时的飞行训练,从而掌握基本飞行技巧。

    而且民间航空的普及,全国有5432家航空俱乐部、1o81所业余航校,注册民间飞行员多达数百万人之多,在这种情况下,像自己这样的飞行员,只要空军愿意,随时都可以拉出十万、二十万。

    “或许我可以成为真正的战斗机飞行员!”

    孙擎月忍不住憧憬着未来,成为战斗机飞行员是每一个有着飞行梦的男人最大的梦想,和美国的之间的战争,意味着空队队伍的急剧扩大,同样意味着他们需要更多的飞行员,这意味着自己的机会。

    在听到新闻广播的时候,李静怡几乎不顾一切的扔下手头的工作,急急忙忙的朝家里赶去,跑出公司,开着车回家的路上,李静怡看到大街上到处都是奔跑的人群,有男人、有女人,偶尔还可以看到一些穿着半旧的绿色野战服。背着武器的男人,尽管动员令刚刚下达,后备军的集结就已经开始了,这些男人大都穿着在部队时穿着的旧军装,背着一直封存在家里的武器,他们或是坐公交车、或是乘汽车,朝着市里的后备军司令部赶去报道,尽管国防部给了他们12个小时的时间和家人告别,但仍然有很多在在第一时间就前往后备军司令部报道。

    动员令并没有城里引起恐慌,毕竟每年分批集训时,公共广播都会下达动员令,多年来无论是后备军或是民众早就习惯了动员令的存在,只不过与过去不同的是,这一次列管后备军的平民不再需要劳记自己的批次号,所需要的仅仅只是在规定的时间内前往后备军司令部报道。

    哗啦啦,亮着一盏灯的地下室内回着翻箱倒柜的声音。

    “钳子!钳子!”

    浑身是汗的赵梁臣翻弄着家里的工具箱,最后还是没找到钳子,只是找到了一个起子,拉出薄钢板制的武器箱,赵梁臣用尽全力别着锁扣上的铅封条。

    伴着一声脆响,赵梁臣拧断了武器箱铅封。

    打开箱子,箱子的一端放着一支六式半自动步枪、还有一支手枪,都用油纸包裹着。而在另一端则弹药携具、背包,还有一个装着一个基数弹药的铁皮盒,这只枪曾在部队陪了赵梁臣六年,在这里锁了四年,每年只有集训的时候才会打开。

    地下室的门猛的被撞开了,李静怡看到自己的男人已经穿好了军装站在楼梯上,左手提着步枪、右手提着钢盔、背包什么的,似乎正准备离开地下室。

    看到这一幕,李静怡尽量的让自己的呼息平缓一些。

    “什么时候走?”

    看着满头是汗的妻子,赵梁臣笑着迈上台阶擦了一下她额上的汗水。

    “等你和儿子回来,家里人一起吃一顿饭然后就走。”

    “广播里不是有12个小时的准备时间吗?”李静怡诧异的看着丈夫。为什么要走这早?

    “12个小时实际上只有6个小时,广播下达的动员后备军的时间,需要自动减少一半,如果真的等到12个小时,恐怕到时候就真的晚了。”

    赵梁臣试图向妻子解释着原因,每年后备军例行训练时,长官们都会重复战时动员令除以二的规矩,后备军是动员令下达后,第一批动员部队,不接受继续训练,直接补充到缺编师和国民警卫队,陆军的规模一直不大,几百万后备军是陆军战斗的根基,否则后备军也不会每年必须进行两次带薪集训,每次半个月。

    “哦!那我给你炒几个菜吧!”

    李静怡看着丈夫眼中满是不舍,但仍然朝厨房走了过去。

    “嗯!我去学校接小壮回来!”

    赵梁臣点了点头,将背包携具和武器直接放在的墙边,这一刻全中国数百万2o来岁至45岁的男人开始和家人告别、集结,紧急动员令在考验着这个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