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E中文网 > 历史军事 > 兴汉室 > 第二百二十二章 诸事之由

第二百二十二章 诸事之由

掩着面笑了,走上前来拉住皇帝的手,说道:“本来是想让她一同与我见驾,怎奈何她却像受惊了的鸟雀似得,倏地躲了。人一急起来,事就越做越错,陛下体谅女儿家脸薄,不敢面圣,就饶了她这次失礼吧。”

    “蔡公的女儿?”皇帝记起了这个在历史上身世可怜的才女,说道:“是早年间嫁给河东卫氏的蔡昭姬?”

    他早已听说在去年的时候,孀居的蔡昭姬便从陈留老家听奉父命,只身来到长安。这期间,他一直想见见这位才女,但又寻不到一个合适的名义去召见,后来政务逐渐繁重,他便将此事搁在了脑后。此时听刘姜说起来,他立时起了兴趣。

    刘姜拉住皇帝的手,轻轻往门外推去,竟是不想让皇帝进来。她纠正道:“不是昭姬,昭姬孀居在家,不愿出府露面。这是她的妹妹贞姬,陛下忘了?几年前蔡公被诬下狱,还是此女谒阙上疏,请求宽赦的呢。”

    经过提醒,皇帝想起来了,当初确实是有过这件事,蔡贞姬的上疏还是赵温代为呈递的。而皇帝在之后能直接驾临尚书台,一举收回旁落已久的批阅奏疏的权力,说起来也多是借由蔡贞姬之力。

    蔡邕的两个女儿,次女蔡贞姬的名气、才气丝毫比不上其姊昭姬,若非是在这个时代亲身听闻过,皇帝甚至还不知蔡邕有两个女儿。他记得此事,顺着刘姜使的劲往后退了一步,口中说道:“我记得此事,那时还曾下诏嘉奖过她。怎么,这是要将我拒之门外?”

    “此时将她唤出来,岂不是说她畏君如虎、君前不敬?女子清名要紧,彼又是情急之下乃出此昏招,并非有意躲着。”刘姜好生解释道:“陛下纵然不顾于此,也好歹要顾念蔡公的名望,不若装作不知,待下次再见不迟。”

    皇帝一时对这个易受惊吓的跳脱女子很感兴趣,纵然心中并无怪罪之意,此时也不好强行要人家出来,不然让对方心存悔疚,传出去说蔡邕教女无方,终是不美。

    他点了点头,顺从的跟着刘姜走到另外一处书室内。

    两人走后,一个清丽白皙的俏脸从屏风后露了出来,那一双漆黑如墨的眼瞳深处似乎藏着两点晨星,晨星跳跃了几下。确认房中无人以后,身形娇小的蔡贞姬这才从屏风后走了出来,她先是为自己一开始惊慌失措而犯下的错事懊恼不已,旋即又是一阵后怕,幸而皇帝没有强求她出来,不然事情可就难办了。

    “蔡公二女皆通文理,蔡贞姬从小跟在蔡公身边,文辞、典故、琴曲皆为其所长。所以有的时候,蔡公常带其入内整理书籍,或是与我像今日这般弹琴说话。”刘姜怕皇帝多想,主动将缘由说了出来。

    官员带亲属入宫中办公并不是件稀罕事,比如黄琬的祖父、孝桓皇帝时的名臣黄琼在其年幼时,便经常随其父黄香出入台阁,习见故事。后来受官任职,由于早年在中台的见识,使得他人情达练,朝堂臣子莫能与之抗辩除此之外,还有太仆赵岐,他直接是生于御史台,所以曾表字台卿。

    凡此种种,不一而足,这是很久以前就墨守的成规旧矩,皇帝也知道一二,好在只有那些颇富声望的名臣、或是位高权重的重臣才敢带家属入内,一般人都不敢随便出入,所以皇帝目前也只好听之任之。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