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E中文网 > 历史军事 > 兴汉室 > 第四百六十二章 欲速立名

第四百六十二章 欲速立名

随军去了关东,整日里做的是桓范那些人如今在承明殿做的琐事,入山林而只得一叶,我还不如坐卧家中来的自在。”

    “话是如此,你去了,兴许还能参与其中,觅得机会。”王辅心里头宛如被浇了一盆冷水,他本来以为此次跟着皇帝去关东,必然大有作为,可经过司马懿这么一说,却根本是自己的一厢情愿。有能力、有资格去分一杯羹的人那么多,哪里会留给自己多余的?

    可他仍是有些不解,抬起头,目光追随着司马懿的身形而移动着:“可你故意装病不去,岂不是凭白错过了,什么都得不到?”

    “谁说我什么都得不到?”司马懿轻笑一声,停留在原地,两只眼睛特别的有神采:“不久之后,关中就会有一场大功,虽比不收服关东,但也足够让我等脱颖而出,甚至是……独当一面。”

    “关中会有什么大功?”王辅不明究竟的说道。

    司马懿这时停顿了下,他想起王辅的兄长王端这几日从河东回来,每日都要抓着王辅耳提面命,说的都是些河东、并州的故事。联系起皇帝向来对王氏的重视,司马懿不难猜出皇帝是打算在出兵伊始,就将王辅派往河东或者并州,在一支偏师中经受锤炼。王辅的人生其实根本就不用发愁,只是他偏偏喜欢自行其是,又不如他兄长沉稳,所以才会被司马懿抓到机会。

    看来得在王辅听从皇帝与王氏的安排之前,先把王辅与自己困在一根绳,不然自己的计划就是水中月。

    “什么?韩遂造反?”王辅一脸不可置信,甚至是匪夷所思:“朝廷兵势强大,凉州区区一地,随时可灭,他还有什么胆子造反?”

    “此人勾结羌氐,为乱西陲十数年,俨然已是羌患祸首。朝廷饶不得他,也势要拿他的人头,给百年羌乱做最后的交代。前代人遗留的积弊不复再有,天下生气兴旺,这才是国家想要的新朝气象。”相比起来,早已预测出此事的司马懿就很处之淡然了:“对韩遂而言,若不想坐以待亡,那么起兵造反就是他唯一的选择。于他来说最合适的时机,就是朝廷东征,无暇西顾的现在。”

    “可他近年对朝廷无不恭顺,今年甚至还派兵玉门关,费了好大功夫,才为君进贡了近千斤瑞炭……”王辅反驳的话说到一半就戛然而止,他这才意识到:“难道他都是假意奉承?”

    “不止如此。”司马懿摇了摇头,说道:“玉门关乃西域门户,地接酒泉、敦煌、居延三郡。酒泉太守徐公、敦煌太守马公皆忠国之士,虽地处偏远,哪怕道路扰乱,也常有奏疏计。韩遂既已出兵玉门,就说明他不只平息了前年凉州因旱蝗而起的动乱,甚至是制服了河西。”

    “这么重大的事,怎不见你言于君?”王辅急的站了起来,下意识的就要回去禀告皇帝。

    司马懿适时地拦住了他,轻声说道:“韩遂自以为聪明,画蛇添足,奉承贡输什么不好,偏偏要进贡西域才有的‘瑞炭’,还说什么是敦煌郡自西域采买来的。这些事情,你以为国家不知道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