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E中文网 > 玄幻魔法 > 朕有帝皇之气 > 第一百零三章 两种传授能力

第一百零三章 两种传授能力

。“王弼注:“法,法则也。人不违地,乃得全安法地也。地不违天,乃得全载法天也。天不违道,乃得全覆也法道也。道不违自然,乃得其性法自然者,在方而法方,在圆而法圆,于自然无所违也。自然者,无称之言,穷极之辞也。用智不及无知,而形魄不及精象,精象不及无形,有仪不及无仪,故转相法也。道顺自然,无故资焉地法于天,人故象焉,所以为主,其一之者,主也。“可见,“法“此处并非法令制度,而作动词“效法“之意。《道德经》第25节中,老子第一次提到“法“字,据帛书记载,即“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通俗理解为,道是创造天地万物的原始之母,因此人要效法地,地效法天,天效法道,道效法自然。“道法自然“并不是把道与自然对立起来,道是终极的、绝对的,没有“外“,所以“道“就是“自然“。“自然“这一概念在老子的学说中一般有三方面构成,即一是不干预,自由发展,二是不勉强,三是出于天然,不假人工造作者。

    由此可以看见,老子所言之道,即因循自然之规律达致“无为而无不为“之境。此处,“法“一词在句中作为动词,即效法、因循、遵守之意,而无法则、法律之意。

    当然,法“道“也有超越世俗法律之上的自然法则之意,即遵循社会常理、常识、常情,而这些既是“道“的引申义,从而也可作为世俗法律之根基与合理性之评判。

    老子认为,“国中有四大“即“道大、天大、地大、君王大“。天、地、王三者都要依循道来成就,他们之间的关系就在于道是根基、母体之所在。而王作为国家的统治者要治理国家,也应遵循老子所言之道,而此道运用到政治治理之中,也即法律、伦理、政策、规则等都应顺应道的发展规律。

    2、王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由于古书一般没有标点与分段,所以后人在加注的时候,囿于不同的学识,从而对此句话产生不同的意义理解。这种划分是由唐代李约在《道德真经新注》断句而成,他将“人“改为“王“而衔接上句国中四大之君王大。

    李约注:“道大,天大,地大,王亦大“,是谓“域中四大“。王者“法地““法天““法道“之三自然而理天下也。天下得之而安,故谓之“德“。凡言人属者耳,其义云“法地地“如地之无私载。“法天天“,如天之无私覆。“法道道“,如道之无私生成而已。如君君、臣臣、父父、子子这例也。后之字者谬妄相传,皆云“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则域中有五大非四大矣。岂王者只得“法地“,而不得“法天“,“法道“乎?天地无心,而亦可转相法乎?又况“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之道为天地之父,自然之子,支离决裂,义理疏远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