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E中文网 > 武侠修真 > 折花 > 第二卷 白鹿 第十七章 又闻长生

第二卷 白鹿 第十七章 又闻长生

    夜色渐落。

    天字宫之内,文王已是整理完批文,缓缓起身,走到宫外,只是看了眼天色。

    “该回来了……”

    果然,一个黑衣身影便是不知不觉中就伫立于屋檐之上。

    “王爷……”

    “如何,这小子这一下午做了些什么?”

    “王爷,这雕师大人似是与郡主相识……”

    “哦?樱儿认识他?”文王挑了挑眉。

    昌叶从屋檐落下,犹如落叶飘动,未曾发出一点声响。

    “是……我曾与他交谈,他便说他是**人……”

    “**人,那便不是奇怪的事了……樱儿的确是主动请缨去的**……”文王淡淡说道。“若非那个废物……樱儿又怎么掺和进这件事中……无妨,你便说说其他。”

    “郡主带了雕师大人去了鹿园……”

    “鹿园……”文王的眉头拧紧,又是缓缓舒开。

    “罢了,这也不是什么秘密,你可曾监听得他们说的话?”

    “王爷,郡主很谨慎,属下未曾监听到什么……只是在凤字楼里听得郡主大人问了雕师,究竟是来雕些什么……”

    “哦?那小子又是怎么答的?”

    “雕师大人只是说了雕些玩物罢了……”

    文王眼中古井无波,没有什么情绪。

    “没有吗……”文王低垂了眼眸,却是遣走了昌叶。“继续监视,但凡他有什么动作,一并告诉我……”

    “是。”昌叶抱拳颔首,只是身姿随风逐渐模糊。

    “若是真龙,又怎么藏得住……”

    ……

    看了鹿园,尔后其实也去了许多地方,只是这些地方却是没有那么神秘了。

    譬如那观星台,说是先帝,也就是武帝在位之时,专门建来观测星象的。朱樱说是武帝不喜政业,更喜欢的是那些稀奇古怪的星相风水,这也是他早有退位之心的原因。

    还有什么南水陵,明明是一座大墓,却是葬在长林宫内偏处。因为是大墓,不好迁徙,所以即使迁都顺天,这南水陵还是留在了长林。据说其中葬的,是历代皇亲的尸骨,甚至武帝的尸骨,便是三年之前葬在其中的。

    诸如此类的奇怪地方在长林之中还有几处,阿祖只是当了景观来看,没有放在心上。

    待得到了这傍晚时分,朱樱如约带他回了凤字楼,只是看得那老太监早早地等着了。

    “海公公,你莫不是一直站在这里了?”

    海公公悻悻一笑,满脸都是皱纹:“郡主大人说笑了,王爷命小人安排徐大人的起居,又怎么敢怠慢……”

    “哼,刚刚走了这么久,现在都饿了,我带他去吃饭,你可不许跟着!”

    “郡主大人……文王吩咐了,大人游了长林宫,定是累了。晚膳已是在住处准备好了,只需大人去梅居休息……”

    “梅居?真的?我爹真是这么说的?”朱樱有些不敢置信的模样。

    “郡主大人,小人可是不敢撒谎……”

    “那好吧……那阿祖你跟他走吧,我们改天再聊……”

    阿祖点点头,只是看了朱樱在朝他笑,也是回了一个笑给她:“改天再见。”

    海公公只是毕恭毕敬地朝着阿祖作揖:“大人随我来。”

    挥手告别,阿祖跟着海公公朝那梅居走去。

    ……

    “海公公,我们那都是听了鸡叫声起床的,这长林宫之内,又是看什么的?”

    海公公有问必答:“大人,这长林之中,是有打更的。若是想要早起,听了那五声更声,便是寅时,可以起了。”

    “哦。”阿祖恍然,又是疑问。“那你们平常又不做农活,究竟干些什么?”

    “大人,这长林之中养了文王府上下几百口人,便是各司其职……护卫就是看家护院,膳房便是负责伙食,像我们这群下人,也就是干些下人的事……”

    “那文王每天干什么?”

    “文王自然是每日忧心政务,尽心尽力。小人好几日见他深夜不寐,还在那天字楼里面劳累……真是一位贤王……”

    阿祖眨了眨眼,这文王的表面形象还真是极好的。不光外貌出众,更是如此一副躬身事业的模样,很难让人想象他的背后面目。

    他本是想问问文王平常有没有奇怪的举动的,便是那反叛的端倪。如此看来,就算是有,也是不会让这些下人知道的,怕是他的女儿也没有机会接触到……

    文王这番表面,不仅是掩饰,更是显得自己贤明,收拢了人心……若是自己问了,这老太监十有**会向文王禀报,反而有些不好。

    “……那郡主大人每天干些什么?”

    “郡主大人,乃是皇室之女,自是等得成年,招收驸马或是对外和亲了……”

    海公公只是回答。

    “哦?”阿祖却是调笑道。“那你们却是白养了一张吃饭的嘴了?”

    “大人你虽是郡主好友,却也不要开此玩笑……郡主大人虽然没有要务,却是亲切的人,也常常主动干些实事,绝非游手好闲……”

    听得海公公有些严肃的语气,阿祖没再说话,只是看了过了一个又一个巷口洞门,终是来了一处两层高的朱阁。

    这间高屋倒是一眼便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