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E中文网 > 都市言情 > 疯狂设计狮 > 764章 龙凤呈祥

764章 龙凤呈祥


    当大家约定俗成了某种规矩,这就成为了某种认定的铁律。

    举个简单的例子,有一个字的读法有很多种,但是某一种的读法可能只有一个词语这么读,但是在最新的字典编读中就去掉了偏僻不常用的读法,选择常用读法。

    这就解释了李三爷刚才所说凤明明就是雄性的意思,为什么到了后来演变成了雌性了,是因为后面的用法范围和广度导致了其性别的转变,不是我一个人胡说。

    民间就效仿帝王,古人把男孩尊称为龙子,把女孩尊称为凤。以示尊贵的意思。男女结婚就称为龙凤呈祥了。

    凤凰和龙凤,不管你是凤求凰,抑或是龙凤缘,其最终,还不都归结于人们的美好愿望:好运相伴,美梦成真,开心天天笑呵呵!

    毫无疑问,凤和凰是一对,龙和凤最初不是一对配偶,而是一对哥们,人们用“龙凤呈祥”形容男女婚配是从秦汉时期开始的。

    凤和龙一样,在现实中并不存在,是人们虚构出来的神灵,传说中的百鸟之王。

    东方和西方都有“龙”,也都有“凤凰”,但西方的凤凰没有性别概念,我们古代的凤凰却有性别之分,凤特指雄鸟,凰特指雌鸟,只是经常把“凤凰”连在一起使用。

    龙凤合璧的造型与纹饰从殷商开始出现,一般被认为是脱胎自鱼鸟相衔的图案,表现互相斗争的原始含义。

    东周的龙凤图样淡化了宗--教的威力,大多呈现的是欢快地交缠,雕刻的龙凤玉也从礼玉向佩玉转变,供人赏玩。

    而后,宗--教将这种龙凤图案付与阴阳交合、沟通天地为主要含义,慢慢的成为历史的主流。

    以至于普通大众都认为龙与凤是天生一对。

    在中华文明的萌发阶段,我们的祖先创造出龙和凤的图腾,在古代受传统思想的影响,我们讲究天人合一,阴阳互补。

    可能很多人因此会认为龙和凤在一起,一般龙在上凤在下,那么龙是属阳,凤是属阴的,然而事实上,在龙凤图腾才出现时,龙是属阴,凤是属阳。

    并且这两个图腾出现的时间都在距今七千多年前的新石器时代早期,到了商朝时期才出现在龙凤同体的图案。

    传统的龙凤吉祥图案中,龙凤是很好看的一种。

    画面上,龙、凤各居一半。

    龙是升龙,张口旋身,回首望凤;凤是翔凤,展翅翘尾,举目眺龙。

    周围一般是瑞云朵朵,一派祥和之气。

    许寒在龙凤之间利用现代科技来进行串联,就是为了这种祥瑞之气的营造。

    那么,龙和凤为什么要配合着、对应着出现呢

    仰韶文化遗址曾出土一件“龙凤纹“彩陶细颈瓶。

    这件珍贵文物说明,龙和凤都起源于距今七八千年的新石器时期,而且是同步的。

    作为源远流长、蕴含丰富的文化现象,龙和凤都是中华民族的图章、徽记、标志和象征。

    如果将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符号按其功能效应的大小排个座次的话,龙无疑是要坐第一把交椅的,那么,第二位就该是凤了。

    龙是古人对鱼、鳄、蛇、猪、马、牛等动物,和云、雷电、虹等自然天象模糊集合而产生的一种神物。

    爬行动物和哺乳动物是龙的主要集合对象,因此,龙常常被称为“鳞族之长“、“众兽之君“。

    凤是古人对多种鸟禽和某些游走动物模糊集合而产生的一种神物。长翅膀的鸟禽是凤的主要集合对象,因此,凤便登上了“羽族之长“的宝座,有“百鸟之王“之称。

    龙有喜水、好飞、通天、善变、灵异、征瑞、兆祸、示威等神性。

    凤有喜火、向阳、秉德、兆瑞、崇高、尚洁、示美、喻情等神性。

    神性的互补和对应,使龙和凤走到了一起:一个是众兽之君,一个是百鸟之王;一个变化飞腾而灵异,一个高雅美善而祥瑞;两者之间的美好的互助合作关系建立起来,便“龙飞凤舞“、“龙凤呈祥“了。

    凤的取材对象主要是鸟禽,而鸟禽绝大多数都是喜欢温暖,喜爱阳光的,因此,凤凰又称太阳鸟、阳禽、火精等称谓。

    也有了所谓的典故:丹凤朝阳、凤鸣朝阳、火凤凰、百鸟朝凤等。

    这样,从新石器时代到盛行阴阳五行学说的春秋战国时期,凤大都是以“阳物“的面貌出现。

    而龙,因其取材对象多为“水物“、“水兽“和“水象“,从而在其形成的初期,基本上是属“阴“的。

    龙和凤的配合、结合、对应,反映着古人的阴阳观。

    出土的商代和战国时期的玉饰、玉佩,有的龙衔凤,有的凤驮龙,有的龙在凤下,有的龙凤同体,说明当时人们已认识到:阴阳是不同的、相对的,又是相关的,谁也离不开谁的。

    这可能是最早的太极阴阳思想了吧。

    属于殷商时期的“龙凤冠人形“玉佩比较典型。

    龙在右,凤在左,龙张口低头,凤曲颈扬首。

    龙凤连体,且同时被人戴在头上,既反映着阴阳谐和的观念,也可见当时龙凤受人们尊重的程度。

    如果说“龙凤冠人形“玉佩反映的是古人对龙和凤的尊重,那么,反映在“龙凤人物“帛画上面的就不仅仅是尊重了。

    龙和凤在这里密切合作,共同承担着导引人们脱离俗尘,升达天堂的重任,--是人们崇拜、祈祷的对象了。

    战国时期,还出现了一批龙和凤交缠、纠结在一起的图形。

    中山国墓葬的“四龙四凤“方案器座就很有名。

    木质案面已朽损不存,案座为四龙四凤缠绕盘结,四条卧鹿为案足,分列底盘四周沿下。龙为双身三尾,尾梢反挂龙角;龙肩生出双翼,龙翼彼此连接。

    凤头凤爪从龙尾的连环中探出。龙的鳞片和凤的羽毛清晰可辨。

    马山一号楚墓曾出土一批丝织品,上面的刺绣纹样都是绚丽秀美的龙和凤。

    有“蟠龙飞凤纹“、“舞凤逐龙纹“、“舞凤飞龙纹“、“龙凤合体纹“等等。

    这些纹样上的龙和凤,或翩翩对舞,或逗嬉成趣,或交缠纠结,或顾盼生姿。

    早期的龙凤印象就是大概如此,但是龙凤的形象却是时间的长河之中进行着不断自我完善和进化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