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E中文网 > 历史军事 > 筑宋 > 第110章 新生活、新风气

第110章 新生活、新风气

    第110章新生活、新风气

    十年生聚之功,京东都护府发展到今日,早已是庞然大物。辖域人口超过一千多万人。岁产高达六千五百万贯,岁收一千六百万贯,已经早早把金国甩在了身后。

    然而这些数字,也只是看着很振奋。安宁却知道,都护府的岁产和岁收之间的比率,一直都是在下降的。早期的郁洲岛的岁产三百万贯时,岁入就能高达两百万贯!

    到后来就逐渐下降,岁入对岁产的比值,一步步从七成降到五成、四成、三成,再到如今的不到两成五。而且岁收中占比攀升最快的,却是农税的收入!

    这说明什么?说明随着更多州府加入京东都护府后,都护府的整体工业文明并没有同步增长,它依然被局限在海州一隅。甚至海州此前,也一直都是在故意吸血。

    用各种手段把分散在各处州府的物资、人才吸纳到海州来。只有控制了更多的钱粮、人材,海州议会才敢安心睡觉,不必担心那些地方州府的反叛。

    但是,这种方法,又与汴京朝廷的“强干弱枝”有何不同?只是赵宋官家做得直白、粗糙些,咱们海州特区却懂得更加隐蔽、精巧吗?

    若让这样的模式延续、发展下去,京东都护府就再无进步的道理。海州的工业品,也永远都是洪七“发明”的那些傻、大、笨、粗。

    因为洪七的发明思路,就一直停留在“有没有”的门槛上。只要解决了“有”的问题,他就决不肯再继续前进半步。因为省下的钱粮,可以拿去解决其它的“没有”。

    这自然是不行的,京东都护府如果想要进一步促进文明的进步发展,就必然要走出“有没有”的拘束,要让整个都护府的各处州府都要进入工业化的发展阶段。

    因为发展才是硬道理!只有工业规模扩大了,工业品的成本才会降下来,才能促进市场的进一步壮大,工场的产品周转、循环才能落到实处。

    随着工业的循环加快,产品的更新换代就会进一步促进成本的降低,然后形成一个新的循环过程。但在此前,却先要找到新的消费渠道和市场。

    钢铁的产业就是一个例子,在徐海铁路没有建设之前,每年两万石的规模已经让海州为之头大了,甚至要靠默许对辽东的走私来维持钢铁的生产规模。

    结果徐海铁路一开工,如今钢铁产能早已飙升到每年二十万石,却依然无法满足市场需要。因为大宋各地也开始用钢铁架桥了。不为别的,就是因为海州的钢铁便宜。

    农家的耕具,也不再破破烂烂地当成传家宝。

    因为铁厂会直接帮你铸造农具,还省了你找铁匠锻打花费。而且允诺若干年后以旧换新,中间补个差价而已,价钱已经便宜得无法想象。

    所以,想要大规模扩大工业品的生产规模,就要在工业品生产出来前,帮它找到应用的市场。也就是说,咱们要主动刺激都护府的消费升级。

    因为全靠外销工业品到宋金市场,显然难以提供足够的需求。人家都是小农经济呢,还在解决温饱问题,哪有太多闲钱给你背锅?

    所以?现在就要设法在都护府的辖域内创造出更多的需求。

    干这种事情,历来都是官府首当其冲的。只有官府、官员们大手大脚地花钱了,民间才会跟风行动起来。所以今日的京东都护府决不能再继续强调节约,而要大搞基础建设。

    所谓楼堂馆所、衙门学府、道路交通,历来都是刺激经济的不二法门。

    只有更多的需求被创造出来,工业体系的更新换代才能有序进行,文明发展才会稳步前进。所以现在的确到了企业改制、促进工业私有化,都护府股权退出的改制时代了。

    民间资本都要逐利而行的,他们天然会在降低成本,为提高产品附加值方面孜孜不倦地努力。因为你想要吸引别人来消费,你就一定要物超所值。

    所以想要物超所值,就一定要引入竞争的概念。只有把民间的想象力刺激起来后,京东都护府才能继续保持它在文华、科技上的领先地位。

    否则,总像矬宋那样故步自封,人家金兀术很快就会赶上来的。当然,在此之前,还有个问题要解决。都护府的基建一出,必然花钱如流水。

    那么,钱从何处来?第一是发行债券,但这玩意也不能无限发行。第二就是设个圈套,将大宋的民间财富逼出地窖。

    大宋每年都要铸币数百万贯的,可是最后依然还是到处都在缺钱。那么,钱都去哪了?当然是被那些地主老财们埋入地窖,或被东南海商走私到高丽、倭国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