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E中文网 > 历史军事 > 筑宋 > 第113章 衣带诏

第113章 衣带诏

愿意相信的真实。在这个“真实”里面,郭药师背叛了朝廷。像他这样忠心朝廷的臣子,受到了迫害。

    安兆铭抢了他的师师姑娘,曾让他心如刀绞。此外海州的居心叵测,女真人的残暴不仁,燕京的水深火热,以及两河表里、关蜀之地的自说自话,都让这天下形同散沙。

    太学生勇于上书言事,就要遭到朝廷打压,一日斩首十七个太学生!

    官家幽闭深宫,早已被隔阻了内外。甚至连帝姬下嫁这样的事情,都要改去海州!大宋祖宗制度,已经形同虚设。

    要说这些事情,那一件不是真的?贾奕根本就没说谎。

    李似炬、王重阳却听得惊心动魄。这天下竟然到了如此阴阳混淆,乾坤颠倒的地步。他们修真人,眼看就要失了天下人心的供养呢。

    何况,拨乱反正,使天下人心归于正统,正是侠者分内事情。

    赵桓和贾奕的这轮神操作,无意间向大宋朝野传递了一种改变时代的新手段:“斩首”。其实这也算不得新颖,自古以来这样的故事都是多了去呢。

    荆轲刺秦王的故事,慷慨激昂,传唱数千年都还在回音袅袅。李世民的玄武门之变,更是一手开创了大唐盛世的繁华人间。

    若要说近的也有。安宁在东南平乱时,就借助洪七斩杀了明教教主俞道安,还搜刮了明教继续百年的财货。从此在海州打下基业,到如今一飞冲天。

    郭药师以区区两千常胜军围困汴京,就能迫使朝廷接受他入主宰执,其实一样使用了斩首的手段。至于后世的某米,甚至把“斩首行动”升级到国家战略的高度对待。

    只是这种手段的要害地方,从来都需要可遇而不可求的特殊条件才行。如果没有条件,那就一定先要创造出这些条件才行。

    赵桓在汴京城里,那是一点条件和机会都没有的。但是贾奕潜出了汴京,又找到李似炬、王重阳这样的绝顶高手,那就算粗粗具备了一些条件。

    剩下的事情,就是把这些“条件”拿出来作为“本钱”,吸引更多资源投入罢了。

    贾奕在这方面的能力,其实很不错。他不但说服西京留守,也就是西道总管王襄的支持。甚至又潜出河北,与履新大名府的北道总管刘豫达成攻守协议。

    自然,汴京的原东道总管胡直孺,也在狂热支持贾奕。

    因为胡直孺也等不下去了,年纪大了,身体也不好。若不能在有生之年扳倒郭药师,他在青史上的名声就该彻底臭大街了。

    最难说服的却是南道总管张叔夜,他有海州背景,所以贾奕根本不敢和他说得太明白。

    然而张叔夜在本质上,就是大宋的名臣、良臣、忠臣。而且他手底下的实力,还要远在王襄之上,所以贾奕依然无法忽视对张叔夜的游说。

    “你是说,官家衣带诏故事,居然真有其事?”张叔夜高居大案,按剑不怒自威。

    “禀报张大帅,此事自有天子主张,卑职不便明言。”贾奕耍了个小花招,并不明确告知张叔夜是或者不是。但是他的话里话外,还是默认了这件事情。

    “嘶~!”张叔夜从牙缝里都在往外冒凉气。

    官家这样胡来,可是要惹出大麻烦的。不说不成功的后果了,那甚至是连大宋的江山社稷都要断送的巨大危险。

    便是做成了此事,官家又能得利多少?

    亲政吗?大宋祖宗制度,皇帝亲政也要用宰相、御史、枢密使的!

    官家在朝堂上,并不能真正的一言九鼎。反而许多好事都要被宰执大臣们争抢功劳,坏事都是官家背锅,罪己诏呢。

    太上皇在宣和年间的罪己诏,就一直没少下过。难道你赵桓,就比太上皇更加英明圣武?呵呵!真要是那样的英明圣武,哪里还有郭药师的今日故事!

    郭药师想要做大宋的曹孟德,的确让人很不爽。但是郭药师也的确没有触动大宋的祖宗制度,相比而言,京东都护府对大宋祖宗制度的各种破坏,才叫真正的叛逆。

    问题是朝廷去了郭药师,又该换谁出来秉国?李纲、宗泽在外,何况李纲好大言热心功利。宗泽年纪太大,行事乖张,他们都不合适呢。

    吴敏?已经在京东都护府担任联合议会的议长了,就算他想回朝廷,安兆铭也不可能放过他。其他如帝师耿南仲,却要一昧阴柔算计,他真能懂得治国吗?

    胡直孺败兵之将难以言勇,王襄相对更加长于军略。至于秦桧、刘豫之流,那还不如郭药师更加“忠厚、善良”呢!

    冒着断送江山社稷的风险,争一个大义的名分,甚至只是为了出一口气。然后继续被所谓的忠臣良将们阿谀奉承,再次被关进深宫里自嗨,果然值得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