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E中文网 > 历史军事 > 这个三国很核理 > 第三百一十六章 我,贾诩,魏晋八君子之首!

第三百一十六章 我,贾诩,魏晋八君子之首!

早已算准了时间,甚至安排士兵来往巡视,但凡出现异动,他也能立刻发觉。

    所谓保命之道,贾诩玩得比任何人都明白。

    对此,张济丝毫不恼,赶紧又行了三里,才终于见到了贾诩。

    此时的贾诩,一身玄色长衫,在夏日的风中负手而立,一手缓缓捋着胡须,看上去极有高人风范。

    张济急忙下马,然后一路小跑了过去,走进贾诩三步之内时,才拱手行礼道:“见过文和先生!”

    贾诩笑道:“张校尉,半载不见,别来无恙否。”

    “多谢先生挂怀,某一切尚好。”

    贾诩抬眼,看了看跟在张济身后的张绣,继续笑道:“这便是令侄伯渊?果然一表人才!”

    张绣显然也很懂事,连忙答道:“多谢先生夸奖!”

    “某已备下薄酒,不知张校尉能饮一杯否?”

    说着,贾诩做了一个请的手势。

    张济也露出了笑容,又对贾诩拱手一礼,点头称是。

    贾诩早就令人铺上毯子,摆上桌案,并且很贴心的放了好几个蒲团。

    双方落座完毕后,贾诩看了一眼侍立在旁的张绣,不禁好奇道:“伯渊为何不坐?”

    张济答道:“先生面前,哪有他的位置,让他站着就好。”

    听张济这么说,贾诩也不好再说什么。

    两人喝了几杯后,张济忍不住问出了心中的疑惑:“先生,某听闻去岁年末时,董相使您出使刘玄德,为何一去不返?”

    闻言,贾诩面色微微一抽搐……

    为何一去不返?

    当然是被林子初绑住了啊!

    只是这种事情,贾诩绝也不可能说出来。

    “张校尉,某的事先不提。今日邀你前来,是想与你谈谈另一件事情。”贾诩笑得依旧风轻云淡,却语出惊人,“张校尉,你可知你叔侄二人,即将大祸临头。”

    闻言,张济大惊失色,还没来得及详细询问的时候,旁边张绣却开口了。

    “危言耸听,真是不知所谓!”

    对于故弄玄虚的贾诩,张绣早就看他不顺眼了,此时有了机会,马上出言嘲讽道。

    “放肆!”

    张济训斥道:“你这逆子,焉敢对文和先生无礼!”

    “叔父,侄儿只是……”

    见张绣还要争辩,张济更生气了,大声道:“住口,还不赶紧向先生赔罪!”

    无奈,张绣只能满脸不情愿地向贾诩行了一礼,以表歉意。

    贾诩则很大度地一挥手,表示不用在意。

    张济再次拱手一礼,恭敬道:“先生,不知我叔侄二人,为何会大祸临头?”

    别人也许不知道贾诩的厉害,但身为同郡之人,早年间贾诩雄心壮志尚存,还未像现在这般苟的时候,他曾有幸见过贾诩出手数次。

    甫一观之,他便惊为天人。从此以后,他对贾诩奉若神明。

    别人说自己大祸临头,张济最多哂然一笑。但这句话从贾诩口中说出来,他无比重视。

    不过贾诩并没有正面回答他的问题,而是拿起酒壶,又给张济倒了一杯,这才开口道:“张校尉,如今诸侯讨董,以你之见,此战胜败如何?”

    “这……”

    张济万没想到,贾诩会把话题扯到这上面。思索片刻后,张济摇了摇头。

    “某愚钝,还请先生示下。”

    贾诩继续笑道:“且这么说吧,如今某便在徐州牧玄德公手下为官。”

    这次张济回答的很干脆:“若真如此,董相必败。”

    关东联军本就人多势众,虽战力不强,但若拜贾诩为军师,董卓半点胜算都没有。

    关于这点,张济毫不怀疑。

    若想与文和先生抗衡,恐怕要把身在雒阳的李军师请过来才行。

    贾诩笑道:“今早某收到捷报,胡文才被孙文台所斩,张校尉可知?”

    闻言,张济又点了点头。

    此刻董卓正因此事而大发雷霆,他如何不知。

    贾诩不动声色道:“那下一次出战之人,会是谁呢?”

    闻言,张济顿时瞪大了眼睛,脑中闪过一丝明悟。

    董卓此次东征,只带了牛辅、杨定、胡轸、吕布等将。

    眼下胡轸阵亡,吕布也败在了孙坚手上,杨定统率能力本就在胡轸之下,且麾下只有一万士卒,自然不可能派去出战。

    而能力出众的徐荣,当然是一个好人选。却奈何之前徐荣打了胜战时,董卓因他不是自己的心腹,对其弃而不用,这时候哪有脸再请徐荣去进攻孙坚。

    如此,便只剩下了两个人选。

    其一,是董卓亲自出战。

    其二,便是让女婿牛辅出战孙坚。

    张济估摸着,董卓自己是不可能出战的。

    此次他统率七万大军出雒阳,若他亲自上场还是败了,就代表此次战役彻底输了,再没有回旋的余地,对士气的打击可想而知。

    那就只剩一个可能了,董卓让女婿牛辅率军出战。

    而自己,现在就隶属于牛辅麾下。

    一想到胡轸的下场,张济整个人都不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