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E中文网 > 历史军事 > 将血 > 第十三卷 龙盘虎踞春秋事第一千三百零一章 沈鹤

第十三卷 龙盘虎踞春秋事第一千三百零一章 沈鹤

,那么,你的命运,也许只能听老天爷来安排了。

    科举案,沈鹤心里叹息了一声,这显然不是他愿意被问到的话题。

    而大将军赵柱国。。。。。。。沈鹤想到这个名字,脸颊上的肌肉便不由自主的抽动了一下,这个名字让蜀人刻骨铭心,如果两者有所选择的话,沈鹤宁愿就科举案说些什么,也不愿提及这位大将军。

    还有其他吗?沈鹤暗自摇头,不会有其他什么,这两件事,才是朝野所瞩目。

    至于即将到来的献捷大礼,可能会非常之盛大,但那不需要再议什么,更不需他来建议什么。

    沈鹤最后又仔细想了想,觉得没什么遗漏,朝野内外诸事,好像都能和这两件大事牵扯上,而作为一个蜀人,很可能,皇帝陛下要问起科举案,他该如何应答,才是重中之重。

    想到这里,沈鹤心里难免叹息了一声,蜀人急于在大秦朝堂立足,有些人已经昏了头。。。。。。。。

    科举案发到结束,并没有多长的时日,好像蜀人从中渔利,也并没有搀和到科举案当中去,情势十分喜人,有些人,更想着借助科举案的余波,来稳固蜀人的地位。

    但。。。。。。。蜀人的地位?

    太可笑了,如今蜀人官员当中,能有机会面圣的也就他沈鹤一人而已,能入中书行走的,还是他沈鹤一个。

    再瞧瞧这些年蜀人都在何处为官?

    蜀中是蜀人们最愿意去的地方,大秦也确实让许多蜀人回到蜀地为官,要的其实就是蜀中民心,而这里面,官职最高者,乃汉中宁向岳无疑,如今已是成都府知府,又有抚蛮之功,拥立之功在身,其实这人才是蜀人中最耀眼的那一位。

    不过这人不愿进京,蜀中沈氏已经拜访多次,也无法动其心意,如果此人能来长安任职,才是蜀人最最可依靠的助力,要知道,这人与大将军赵石交情非同寻常。

    除了这个人之外,蜀人官吏,皆沉于下僚,多数在地方上辅佐主官,不成气候。

    京师的这些人,大半在翰林院中舞文弄墨,看着清贵,其实一点实权皆无,用处还不如那些去到长安各府邸当幕僚的蜀人呢。

    在各部为官的蜀人,寥寥无几,蜀人善言辞,多浮夸的性情,也让秦人不喜,各部为官的蜀人,多为书记,整理案牍,甚至不如地方上的蜀人官吏来的风光。

    就这么一个样子,还想着兴风作浪,实在让人无话可说。

    世人都说蜀中人杰地灵,但现在的蜀中,有志向的人呢不少,但人才真的不算多,蜀中的精英们,在多年之前的那场变乱中,几乎被一扫而空。

    想到这里,沈鹤定了定神,心中已经有了计较,这不是蜀人能够搀和的局面,皇帝陛下一旦问起,他会做出最明智的选择,让那些发了昏的家伙见鬼去吧。

    “宣沈鹤觐见。。。。。。”

    沈鹤下意识的整理了一下袍服,才发觉身子有些僵硬,秦地的天气,到底与蜀中殊异。。。。。。。

    来到乾元殿内,见到的情形却让沈鹤楞了一下神儿,皇帝陛下并没有像往常一般,安然坐在龙椅之上,而是负手立于殿中。

    “臣沈鹤见驾来迟,还请陛下恕罪。”沈鹤立即紧走了几步,跪倒下来。

    “起来吧。”成武皇帝陛下语气中透着随意。

    “谢陛下。”

    站起身的工夫,沈鹤飞快的瞄了皇帝陛下一眼,接着便敛目低眉,束手站在一旁,皇帝陛下心情尚好,他心里想着。

    皇帝陛下踱了几步,随口问道:“从中书那边过来的?”

    沈鹤答道:“回陛下,微臣方才在翰林院,年节就要到了,微臣小有薄名,几位好友央微臣写几个大字,做几幅对子,微臣却不过情面,正好趁闲,写上几幅,也算是微臣给他们的年礼了。”

    皇帝陛下听了,不由笑着点头,“卿有雅意,不过能与你这般相交之辈,怕是不多吧?”

    “君子之交而已,颇多矫揉,不敢称雅。”

    皇帝陛下摆手笑道:“有什么敢不敢的,雅人自有雅意,想当年,西夏与金人使臣到京,四处交结我大秦权贵,献唐时贤相长孙无忌手书之唐律于杨感府中,杨感纳之,并于御前彰显,传之于外,可不就是一件雅事?”(77;请搜索,小说更好更新更快!</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