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E中文网 > 历史军事 > 穿越1630之崛起南美内 > 第二百五十章 大洋经济(三)

第二百五十章 大洋经济(三)

    话说如今澳洲的两个定居点的人口也相当不少了,虽然经济上依旧苦逼,但依靠近年来逐渐发展起来的对荷贸易——即向荷兰东印度公司出口海产品、小麦、奶酪、黄油、火腿、葡萄酒、啤酒、橄榄油等食品——他们的经济收入有了不小的增长,尤其是充当对荷贸易第一线的孤山县,百姓收入更是大增,这从他们能够进口香料、蔗糖、烟草、干果等“奢侈品”就很能看得出来了。

    而澳洲这个大洋经济核心环节的发展,自然也会相应地带动起拉包尔、大溪地等南太平洋岛屿经济的发展了,这都是相辅相成的事情。只不过,任凭澳洲开拓队队长王炎再怎么呕心沥血、辗转腾挪,就这么一个几万人口的所谓大洋经济圈,要想真正地走上正轨并大放异彩,天知道要等到猴年马月呢,或许他王某人一辈子都难以见到了吧。

    说到这里不得不提一下,已经卸任的前执委会主席强全胜,目前已遣人带着雇佣来的百来名非国民劳务工及一批西班牙雇佣军保镖,来到了位于后世塔斯马尼亚岛朗塞斯顿市的位置,打算在此修建一个庄园式的定居点,以供他强某人养老——执委会下属机构、卸任主席尊严管理办公室副主任、穿二代扬杰秉承着执委会的意志,到此来监督这个村落的设立,顺便看看有没有设立定居点的可能。,

    毕竟,强主席私人出资在此修建码头、部分房屋和一个大型庄园,还雇佣了不少移民至此,极端抠门的执委会诸公打算借此东风,干脆在此设立一个定居点算了,规模也不需要太大,几百人足矣,既能开疆拓土,还能省下不少钱,何乐而不为呢?据说,澳洲开拓队队长王炎对此非常赞成,并拍着胸脯表示金山、孤山二县将派出部分人丁、民兵帮助强主席建设新家园,因为上头已经打算把这个被命名为紫谙乡的小型定居点交给澳洲开拓队管辖了,这如何能不令他激动呢?

    不过,王炎很可能有些过于乐观了,因为执委会很显然不会往塔斯马尼亚岛上倾注太过庞大的资源。先不说这里如何荒凉偏僻了,单凭邻近的金山海峡(即巴斯海峡)那恶劣的海况,就使得任何试图前往塔斯马尼亚岛的举动都变得较为危险,这些年来沉没在海峡内的东岸船只可也不是少数了。因此,在未来很长的一段时间内,这个面积达九万多平方公里的大岛,注定是要在孤独与封闭中缓慢发展了,一年能有一两个船次的商船给全岛定居者们拉来一些生活必需品,已经是相当不错了。

    大型机帆货船在金华修船厂维修、保养完毕后,便拉上了一些蔗糖、烟草、干果、咸鱼、黑珍珠等商品,然后继续向西,经三十余天的航行,于12月18日停靠在了如今人口已相当不少的拉包尔港,同时也是华夏东岸共和国在后世新几内亚岛附近的唯一一个殖民点。

    船只停靠在这里后照例是维护保养,同时水手们也加紧把船舱里的货物搬出来与国营百货商店交割,顺便再采购一些热带特产拉去宁波、登莱、黑水销售,而这也是他们这类船只的老惯例了。不过,这次或许有些不同,因为当他们一停靠在码头上的时候,拉包尔管委会的诸位委员们便找了过来,让他们立刻将所有不必要的货物就地储放在拉包尔港的货栈内,然后在码头上装载“至少九百吨芋头和稻米”——这也是岛上谷仓内存粮的相当一部分了——前往登莱地区,因为那里正闹着严重的旱灾,收罗了很多灾民的登莱开拓队已经有些不堪重负,粮食压力极大,故急需动用一切手段搜刮粮食救济那边。

    机帆船船长对此表示有些为难,因为他们船上的很多货物是需要拉到远东地区销售变现后,用来支付部分移民费用的——直白地说,就是山东新军第一师、第二师尚有部分官兵、家属滞留在济州岛未归,他们这艘船需要将货物到远东变卖后,再拿货款就地采购各类食品、被服、补给品,然后将这些人通过南太平洋移民航线运回本土。这会如果按照拉包尔港管委员官员们的要求拉满满一船的粮食前往山东,那么他们哪来的资金将移民们运回本土?更何况他们船上还装载了许多黑水地区订购的机械(本土淘汰的旧机器)、武器弹药、药品工具等战略物资呢,怎么能轻易丢在半途呢?那样如果被交通部、移民部的官老爷们知晓的话,他们全船都要接受质询,他这个船长更是要被调查,那样日子可就不好过了。

    不过,拉包尔港管委会上下的态度也非常坚决,他们一致认为人命关天,山东灾民们清廷管不好,但东岸人有义务让他们不至于饿死,毕竟这些都是非常宝贵的人力资源。随后,不等这艘机帆船的船长、水手们反应过来,拉包尔港务局局长便指挥大批美拉尼西亚码头力工们,将船舱内的大批“无用的货物”都卸了下来,然后一一存进货栈妥善保管,让人无奈得很。随后,这些身材黝黑的苦力们又在棍棒的鞭策下,将一袋袋的稻米、芋头、大薯等食物送上了船舱,总计超过了九百吨,几乎称得上是满载了,为此甚至还不惜抛掉了许多压舱石,这或许也从另一个侧面说明了如今山东灾荒程度的严重。

    12月19日一大早,吃完早饭的水手们也没在拉包尔港多在停留,在开动蒸汽推进系统出了港后,他们便扬起了风帆,然后调整帆桁直朝北方航去。一路上运气还算不错,虽然风向不利(这导致半途就不得不降了不少面帆),但他们依旧依靠着蒸汽动力系统、洋流及部分侧风,于1666年1月底驶抵了登莱地区,因烟台港此时封冻,故他们在胶州要塞附近靠港,将大批堪称救命的粮食送到了岸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