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E中文网 > 历史军事 > 小市民的奋斗 > 第22章 倾国倾城倾营

第22章 倾国倾城倾营

    “呜、呜……”

    当刺耳的警报声在包头西北边防军基地内响起的瞬间基地内驻军们立即动了起来每一间营房里都传出开柜关柜的声音还有班排长们的吼叫声。

    “嘀……紧急集合!”

    在听到警报声之后急忙穿戴整齐的连排长们使劲的吹着口哨大声的叫喊着听着响彻在基地上空的警报声越尖锐起来那些军官们不禁面色凝重起来在这个战备动员时期传出这样的警报声显然是意义非同寻常。

    “快、快、快、……”

    从营房中冲出的提着步枪的士兵们一手拿一手提着未来的急戴起的钢盔快步朝各集合地冲去手提步枪冲出营房士兵根本不知道是怎么回事到底生了什么只是本能的在警报响起的之后就按照训练时那般快集合起来。此时基地内各处军营之中只能听到在警报声中士官们嘶吼的督促声以及军靴快步跑动时脚步声。

    快步跑到集合地的官兵立即按以班排列队报数着一边系好钢盔的系带背好步枪此时的整个基地都笼罩在一种前所未有的紧张气氛之中。

    “全体立正!”

    从传令兵手中接过命令后宋千湖看着手中的命令大声喊到呼吸变得有些急促起来。

    “咚!”

    训练场上响起了几千名官兵立正时后跟相撞的声音。

    “俄国人对我们宣战了!祖国需我们地时候到了!边防军司令部命令我们。立即开赴蒙古!增援正抵御外侮的以俄国人浴血奋战的第七旅!”

    宋千湖挥舞着手中的刚刚接到的命令大声喊道!

    在京城电报局的报务室里三架莫尔斯电报机啪嗒啪嗒地响着只有内行人才能听懂这不绝于耳地密语。

    两个女报务员都很年轻。从开始工作到现在经她们手收的电报纸条顶多也就两万米长可是。跟她们同事的老报务员却已经过二十万米了。收报地时候他用不着像她们那样看着纸条。皱着眉头去拼读那些四个数字组成的电码。然后将其译出。

    他只是根据电报机地嗒嗒声脑子里先出现四个数字然后就自动跳出相应文字来一个字一个字地抄在纸上。现在他正在收听并记录电文:“同文往各站同文往各站。同文往各站!”

    他看得入了神竟忘记了听机器的响声。等他回过头来。已经漏过了一段电文他托起纸条读道:“共和六年五月三日上午九时四十五分……”

    他迅抄下这段电文然后放下纸条用手托着头继续往下听:“已率部奋起反击……”

    不过是又一场战乱罢了以此通电全国而已。老报务员想起电文开头的几个字:“同文往各站同文往各站同文往各站!”

    此时机器嗒嗒地响着。他边听边译:“即……弹……尽……粮……绝……战……”

    在报务房中工作了半天。老报务员已经累了只是平静地坐在那里。已经有点累了。在某个地方的督军可能和其它的督军打起来了。

    老报务员现在把这个电报抄下来有人收到后也许会大声欢叫吧!可是这跟他毫不相干他不过是个旁观者。机器嗒嗒地拍出几点。老报务员听着这熟悉地声音立即译出第数字在电文纸上写了一组数字“o467”接着又写上第二组数字“oo91”然后又工整地写上“o683”……“4949”最后一组数字一听就知道是

    收报机接着打出了间隔他只用十分之一秒的时间瞥了一眼刚刚抄录下来地几组数字拼在一起是:“前仆后继赴国难”

    “西北的六百万公民们全中国四万万同胞们:俄罗斯军队于今天共和六年五月三日上午九时四十五分对我西北边防军第七旅不宣而战起偷袭。西北边防军第七旅自旅长三升兄以下八千将士电:俄军已近前沿三升与第七旅八千将士已抱定为国成仁之决心即弹尽粮绝战至最后一人在田与第七旅八千将士绝不后退半步如若七旅战没烦请西北代为照看七旅将士遗族七旅八千将士于九泉之下必感厚恩。但凡后方出现第七旅官兵皆以逃兵论处!烦请司马弟代行军法!烦请司马弟代行军法!

    在我讲话的同时侵略者的炮声已经在买卖城响起战火已经在祖国领土上燃起保卫的祖国的号角已经吹响为保卫祖国神圣不可侵犯之国土司马已命令西北军主力即时开赴蒙古增援第七旅……我们既然是一个弱国现在已经到了生死存亡的最后关头现在只有拼全民族的生命以求国家生存、民族地未来了期间再不容许我们中途妥协。须知中途妥协地条件便是整个国家的投降整个民族灭亡地条件。现在我们只有牺牲到底抗战到底唯有牺牲到底的决心才能博得最后的胜利。若是傍徨不定妄想苟安便会陷民族于万劫不复之地。……为保卫祖国之国土我西北边防军二十万余将士与西北六百万民众必抱定牺牲一切之决心实践卫国戍边之誓言!与俄人血战绝不后退半步。不让俄罗斯占领祖国寸土!为祖国流尽最后一滴血!虽赴汤蹈火所不敢辞!血的长城已铸成前仆后继赴国难!最后司马仍然是在数日前那句话。以告大总统、总理、及各省长官、师旅长及我四万万同胞此战端一开从此日起地无分南北年无分老幼无论何人皆有守土抗战之责任。皆应抱定牺牲一切之决心。”

    在通电出的同时司马的声音经电波从分布在全中国的几万部收音机中响起传到了收音机前地人们耳中。收音机前的国人们惊呆了瞬间整个时间似乎是在中国停顿了一般。全中国一片寂静收音机前听到这个消息的国人此时的心情乱作一团。

    “把俄国佬赶回去!”

    “誓死不当亡国奴!”

    在寂静之后整个中国沸腾了不知道是从那里、那个人的口中出了几近痴狂的恕吼麻木了数百年地民族。再也没有麻木不仁的理由。但是没有人会否认这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积弱近百年后出地恕吼!愤怒的情绪伴随着高涨地爱国情结瞬间笼罩在这个古老的国家的千万平方公里国土上。

    “这个!这个!这个!回头到西北商行报账!”

    接到从总部来的电报后的西北商行。几乎是倾巢出动满库伦地收集着盐巴、粮食、铁锅、羊皮水囊等等一切有用的物资同时动用一切关系从旅蒙商号中调来伙计帮助加工盐渍牛肉和食包在库伦地街头随处可以看到西北商行的人在到处抢购着物资几乎达到了见东西就买的地步。

    而在西北商行若大的停车场中除了一边工人们正在奋力的从油库中把油桶、粮食装入西北车队的卡车上之外。在停车场上树立着数百口大锅。大锅里正在煮着牛肉肉香味引得库伦城内的乞丐都云集到了。西北商行停车场外的大门处眼巴巴地望着在停车场上忙活着地数百名从各商号调来的伙计们不时可以看到推着推车进入停车场地商贩们随后他们也被留在那里帮助架锅、烧饭、煮肉。

    被切成小块的牛肉很快就能被煮熟一待煮熟后便被从锅里捞了出来控了一会水随即便被包裹在油纸内随后和包裹在油纸中的二斤高梁饭一道包在油纸包内用细绳捆绑后便被仍在一旁的提篓之中整个院中随处可见装满食包的提篓。

    这种食物是几百年来在蒙古走生意的商人们经常食用的方便吃食在张库商道边的很多小店几百年来一直向这些商人卖着这种简单的食品一支商队少则几十人多则数百人没有那家小店能同时做出这么多饭菜所他们会提前做好这种吃食一包饭十几个大钱买了就能带上路不会担误功夫。必竟商队里带得吃食大多数时候都是能省则省以备不时之需草原上什么事都有可能生。

    而现在之所以几百人赶班加点的作这么多食包就是为了给正在朝库伦城赶来的唐努乌梁海师准备路上的吃食足够一万四千人吃用四顿食包五万多个牛肉高梁食包要在两个小时内加工好对于西北商行而言几乎等于不可能完成的任务。虽说牛肉、高粱都没有问题但是加工出这些食物绝对是一个挑战。

    “经理柴火不够了!”

    商行里的一个伙计见柴火不够了于是便跑到正在一旁奋力切着牛肉的商行经理李南山那里报告着。

    “没柴火了就辟门、砸床!凡是带木头的都给我拿来当柴火烧了!”

    切着牛肉李南山没好气的说道现在桌子上的牛肉在李南山看来几乎就是自己肉如果自己不能为唐努乌梁海师提供足够的补给物质到时恐怕自己真的会变成这桌板上的红肉“唯军法事”这是公司给自己的电报。

    李南山绝对不会怀疑那份电报的严肃性更不会怀疑如果自己无法完成任务后等待自己的会是什么样的命运。除了拼命完成之外根本就没有别的选择。

    “把补给站沿东门由北至南分散布设五公里把咱们团军火库里所有的弹药、炮弹都装上卡车补充给唐师,这里面地军火。有相当一部分都本身就是在补充给唐师的把咱们的那一份也补给他们。还有咱们团所有的罐头、压缩干粮、急救包、药品总之能补给唐师的一样都不要落下。唐师劳师远征受限运力物资。大都在留在后方等待前运除了在咱们这里能得到补及外。根本就没有别的补及了。至于咱们还有仓库里不是还有缴获蒙古官军地几千只俄国步枪和弹药吗?先用俄国枪顶一阵子。相信过不了两天我们就能得到补给可他们不行。等下一次补给至少要过七、八天。”

    看着陷入沸腾中的红城军营内警备团官兵拼着命从军火库中扛着弹药朝卡车上装。穆白站在窗前对身边的警备团参谋长吴运三说道警备团地军火库中有九成物资。都是为唐师准备的但只不过是应急之用。想到唐师一会将途径这里开赴前线穆白不禁在心中佩服他们好命。

    现在地穆白这个蒙古官军顾问兼参谋长虽说在库伦几如土皇帝一般可在穆白心中更愿意带着警备团开到买卖城为国尽忠。当然除此还有一些不为人知的私心在其中。这点私心就是军功在重视军功的西北。没有军功的军官未来很难获得晋升的机会。

    “团长若是……这蒙古官军受人煽动乘机作乱怎么办?我们只有不到四千兵力一但出了乱子弹压这现在库伦附近地这上万蒙古官军显然会耗费一些时间如果……恐怕到时会对前方不利。”

    想到这几天根据命令从各地收笼回来的蒙古官军。吴运三不无担心地皱眉说道。虽说那些蒙古官军的战斗力一般但是一但出了乱子。显然会影响前方尤其是随着俄军的入侵库伦必定会成为至中蒙边境最重要的兵站绝对不能生任何乱子。

    “那就彻底消除隐患!把装甲车连和机枪营派过去通知孙副团长立即收缴蒙古官军武器。如果蒙古官军胆敢违抗立即就地镇压!”

    穆白看着窗外忙活着的官兵没有一丝犹豫的说道